1、公司2023年度完成营业收入23.70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11.6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21亿元。报告期内,公司加快业务结构去房地产化,持续推动主业结构调整及业务战略转型,截止报告期末,IDC业务板块收入同比增长15.05%,占公司总营收比已达85.15%。
自并购转型以来,公司通过深入研究并充分考察了IDC领域的产业生态及未来发展方向,最终将公司的战略发展方向定位于核心地区自建、自持、自运营超大型、高标准、高规格绿色低碳数据中心业务。公司于2019年及2021年,分别开启了太仓数据中心和上海临港600848)数据中心的投资建设,迅速完成了环沪及临沪核心资源及资产的部署。截至目前,太仓数据中心建设有12万平方米符合T3+标准的超大型数据机房,设计IT总容量达120兆瓦;临港数据中心建设有5.8万平方米符合T3+标准的超大型数据机房,设计IT总容量达60兆瓦,已投建的一期18兆瓦已经全部实现计费交付。经重组并购而合并纳入体内的上海周浦二期数据中心零售机房,设计IT总容量约为17兆瓦,已实现近十年稳定运营,现金流平稳。公司上述自持数据中心项目IT总容量近200兆瓦,已经成为华东地区领先的第三方IDC服务商。
考虑到上海临港新片区产业结构规划所催生出的通用算力及智慧算力需求旺盛,进而推动对第三方IDC服务需求持续快速增长,公司已着手筹备申请临港数据中心后续能耗批文,以快速实现临港数据中心剩余IT容量的计费销售。
针对太仓数据中心,公司计划于2024年Q2至Q3完成市电改造、招商、机电投资等相关工作,推动太仓数据中心年内实现不少于30兆瓦的计费销售。
自并购子公司香江科技以来,公司依托于香江科技在IDC领域的行业地位及产业资源,利用其集成规划的整合能力,快速锁定上海临港及江苏太仓的优质数据中心资源,推动两个超大型数据中心项目的投资建设。公司收购之初的战略目标基本得以实现。随着公司将业务重心和优势资源逐步聚焦于IDC投资运营业务,公司对香江科技的战略定位也将进行微调,不再追求其集成业务的绝对规模,而是聚焦于“有影响力的客户”、“有代表性的项目”和“高附加值的产品”。未来,香江科技将围绕通用算力和智慧算力产业链上下游设备的国产替代为目标,进一步加强产品研发能力,丰富产品矩阵,提升产品附加值。
报告期内,公司坚持业务结构“去房地产化”战略,主要围绕存量地基与基础设计与施工业务开展工作,包括按进度交付客户和促进应收账款回收。全年地基与基础设计与施工业务收入进一步下降至3.52亿元,全年实现应收账款回款9.39亿元。根据公司规划,2024年度地基与基础设计与施工服务业务板块原则上将不再新增项目,存续项目收入合计比例占公司计划总营收比例预计将进一步下降至5%左右。2024年度,公司将继续加强应收账款回收工作,并逐步清理相关短期负债,进一步推动地基与基础设计与施工业务板块的缩表工作,并在未来合适的时机考虑剥离出表相关业务。
报告期内,因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太仓数据中心”延期,为提高资金使用率,公司对相应的募集资金进行了临时补充流动资金3.5亿元。
为应对下游房地产流动性风险压力,及临港数据中心投建交付的需求,并结合公司2022年度实际盈利情况,公司决定2022年度不进行分红、送股及资本公积转增股本。留存的收益将有助于保证公司现金流充裕,提高公司的抗风险能力。经公司第四届董事会第十七次会议及2022年度股东大会审议通过,2022年不进行现金分红、送股、资本公积转增股本,公司独立董事亦对本次利润分配方案发表了明确同意意见。公司制定的利润分配方案及决策程序符合中国证监会、上海证券交易所及《公司章程》有关规定。
报告期内,考虑到子公司经营发展需要,结合公司整体资金情况及相关经营风险,对下属子公司提供了不超过44亿元的担保总额度,相关被担保主体之间可相互调剂使用。相关事项已经公司第四届董事会第十七次会议及2022年度股东大会审议并通过。报告期内,公司对相关被担保主体担
保累计发生额为9.6350亿元。在担保事项进展期间,公司对所有担保程序及合法合规性进行了监督核查,经董事会确认核实,公司已担保事项均属于生产经营及资金合理利用所需,且未超出公司股东大会审议批准的担保内容及担保总额度,不存在对外担保逾期的情形。公司已就担保事项履行了必要的审批程序,风险可控,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不存在损害公司及其他股东利益的情形,也不存在为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控制的其他企业、关联方企业进行违规担保的情形。
报告期内,公司审议了《关于预计2023年度日常关联交易的议案》,就相关关联交易对象及关联交易必要性及公允性展开论证,公司独立董事就关联交易发表了事前认可及同意的独立意见,保证相关交易内容不会影响公司的独立性。
报告期内,公司存续有可转换公司债券(债券简称“城地转债”,债券代码“113596”)。自2021年2月4日转股首日起至本报告期末,累计共有1,501,000元“城地转债”转换成公司股票,累计转股数量为60,367股,占发行总量的0.1251%,尚有1,198,499,000元尚未转股,占发行总量的99.8749%。报告期内累计共有90,000元“城地转债”转换成公司股票,报告期内累计转股数量为3,704股,当前转股价格为23.67元。
近几年,因公司IDC系统集成业务规模的扩大,其应收账款也随之增加,部分应收账款受到下游客户资金压力的传导,出现了回收不及时的情况。针对该情况,子公司香江科技针对存量的逾期客户,加强了回款管理的工作,针对新发生业务,建立客户信用甄别措施,对于存在回款风险的客户,采用提高预付款比例等措施,以确保未来不存在较大的客户信用风险。未来,子公司香江科技将不再追求系统集成业务的绝对规模,而是将销售重心逐步转移至运营商、央国企、大厂等具备良好信用的客户,并逐步提高自研产品销售的比例。
根据公司的战略规划,公司近几年已逐步实现板块业务的收缩,但历史上存量业务的应收账款受下游房地产行业流动性风险的影响,仍旧存在一定的回款压力和信用减值风险。
为应对前述应收账款回款压力,公司加强内部治理及风险防控,强调风险前置,将客户履约能力作为必要考量,合理评估项目实施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并且在进展中的重要节点,尤其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时刻关注客户的回款能力,并在过程进展中进一步重视相关手续、材料的收集、整理及留存,为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和资金的及时回收做好充分应对准备。另外,公司成立应收账款回收工作组,将应收账款回款作为少数关键人员的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明确相关负责人的长期责任与义务,确保每笔应收账款都可得到妥善处理。
同时,通过充分运用法律手段、法律工具、面对可能存在的违约风险,尽早进行法律介入,捍卫公司合法权益。
公司与大型互联网厂商建立了深厚的长期合作基础,从IDC需求的角度出发,互联网大厂的需求占比超过50%。高度集中的客户需求,对公司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公司的业务风险。为了有效应对这些挑战,并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公司未来将打造“销售模式多元化”的能力,除了互联网大厂的定制化需求外,积极开拓政府机关、金融企业、科研院所、工业互联网等零售客户的需求,以保证公司销售的可持续性及客户结构的合理性,平抑客户集中度过高的相关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依法有效地召集和召开了1次年度股东大会、1次临时股东大会、16次董事会会议及10次监事会会议等。相关会议主要审议了公司定期报告、募集资金相关事项、对外担保、关联交易、董事会成员及高管更换改选和可转换公司债券事项等相关议案。报告期内,公司独立董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公司章程》和公司《独立董事工作制度》的规定认真履行职责,参与公司重大事项的决策。公司独立董事本着对公司、股东及中小投资者负责的态度,勤勉尽责,忠实履行职责,积极出席相关会议,认真审议相关议案,客观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及观点,并深入公司日常运作,了解公司运营、研发、经营状况和内部控制的建设及董事会决议、股东大会决议的执行情况,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做出独立、公正的判断,对必要事项发表事前认可及独
2023年9月,独董新规施行后,公司独立董事将进一步明确新规后的责任和义务,把好监督关口,助力提高上市公司内在质量。
IDC是承载算力的必要物理实体,是数字经济的重要数字基座,随着经济社会信息化、数字化程度不断提高,IDC将为未来军用、商用、民用的多场景运用上提供重要支撑。
伴随人类经济活动中数字化、信息化的程度越来越高,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以互联网通信为核心的各类互联网经济产业得到了高速的发展,部分传统产业也响应数字化浪潮,逐步转向云网链接,实现产业数字化,IDC行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增长,规模不断的扩大。2022年1月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科学擘画了“十四五”时期乃至更长时期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全新蓝图,其指出,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达到7.8%,“十四五”时期,我国数字经济要转向深化应用、规范发展、普惠共享的新阶段,目标到2025年,数字经济迈向全面扩展期,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预计至2025年“十四五”规划期末,拟实现数据中心机架规模增长至1,400万架,规模总量翻两倍,总增量投资约7,000亿元。2023年,中央、国务院继续印发《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明确数字中国建设按照“2522”的整体框架进行布局,其中第1个“2”即夯实数字基础设施和数据资源体系“两大基础”。在这个迈向全面数字化时代的过程中,“IDC”将发挥新型基础设施的重要作用,实现“处理”、“传输”、“存储”的核心要务。在国家大力推进“新基建”、“东数西算”、“数字中国”等产业大布局下,IDC将明确自身在互联网经济中“数字基座”的核心地位,乘势而上,夯实数字中国基础建设,全面赋能数字经济社会发展。
从过去来看,互联网头部企业是数据中心的主要需求对象,为上游供应商提供着持续稳定的业务供给。而随着互联网经济的高速发展及经济社会的数字化程度越来越高,政务、金融、制造业也正在全面拥抱互联网。在其实现信息化转型的过程中,逐渐崭露头角,成为IDC新的需求增长点。
在“双碳”背景下,数据中心走绿色化、低碳化道路势在必行,如何构建“零碳/低碳数据中心”已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根据CDCC提供的数据,2021年全国数据中心用电量达到937亿度,占全社会用电量的1.13%,同时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约为7,830万吨,占全国二氧化碳排放量的0.77%。预测显示,到2025年,全国数据中心的用电量预计将增加至1,200亿度,二氧化碳排放总量预计将达到10,000万吨,约占全国排放总量的1.23%。而随着智算超算需求的增加,服务器功率密度也在逐步攀升,数据中心能源管理及热管理问题亟待解决。在制冷、储能等节能技术的推动下,将液冷、蓄冷、高压直流、余热利用、蓄能电站等技术在算力基础设施建设中,同时,利用光伏、风能等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替代传统火电,并通过技术手段实现数据中心余热回收等节能解决方案也将得到广泛应用,这将为数据中心的旧改提供巨大的市场。
此前,AI的运用场景主要是专用人工智能模型,往往只适用于某具体领域,受限程度较高,而AIGC的出现代表了人工智能进入了全新的时代。通过对AI功能的不断迭代和升级,应用场景逐渐丰富,通用性的扩大将加速其商业化的落地,最终实现为各行各业赋能的作用。通过算的更多就会算的更快的量变效应,AI的运用将从计算智能到感知智能再到认知智能的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