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了解到有一些充电桩的项目,对该行业比较感兴趣,就自己做了一份电动汽车充电桩市场、厂商、模式等方面的调研分析,该调研报告是本人基于网络公开资料调研编写,难免有不足之处,仅供学习参考,不作为投资等商业用途。
截至2021年5月底,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约580万辆,约占全球新能源汽车总量的50%。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为充电桩行业带来发展机会。我国公共充电基础设施保持稳定增长趋势,据中国电动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发布2021年5月份充电桩运营和保有量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5月,充电桩的保有量公共类充电桩88.4万台,其中直流充电桩36.8万台、交流充电桩51.6万台、交直流一体充电桩426台。公共加私人充电桩的总保有量达到了187万台之多,从数据上面去看,充电桩的保有量是在源源不断持续的增加,但在使用电动汽车的时候,车辆的充电焦虑依旧是存在的,充电的焦虑几乎便随着车辆的使用依旧会有,并没有完全消除。
根据《《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指出的,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2018、2019、2020年新能源汽车占比稳定在4.5%左右,每年微幅增加。截至2020年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492万辆,2020年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占汽车销量为5.7%,那么未来5年仍有3.51倍左右的增长空间,年化增速达到30%左右。另外,据预测,今后5年至8年,我国将有大量国IV标准及以下的在用车辆逐步面临淘汰替换,给新能源汽车市场带来较大的发展空间。未来5年电动汽车产销增速有可能保持在40%以上
按照以上目标,推算得到2025年新能源车保有量至少1800万量左右,保持3:1左右的充电桩装配比,1800万对应600万充电桩(总量),目前187万,5年新增充电桩空间约为410万台。按照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等四部委于2015年印发的《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年)》的通知中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新增集中式充换电站超过1.2万座,分散式充电桩超过480万个,以满足全国500万辆电动汽车充电需求”,按照这个目标车桩比规划车桩比(新能源汽车与充电桩保有量配比)基本达到1∶1,目前仍未达到。如果按照1:1建设,那么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空间将更大。
2015年7月,国家能源局发布《配电网建设改造行动计划(2015——2020年)》,在规划中提出了电动汽车智能充换电服务的概念,将“互联网+”与充电基础设施结合在一起形成新的充电基础设施业态。
2020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其中提到依托“互联网+”智慧能源,提升智能化水平,快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
2021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提升充换电基础设施服务保障能力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中提到,将符合条件的充换电设施以及配套电网建设与改造投资,纳入新基建专项债券和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支持范围。由国家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通过多种渠道,为充换电设施建设提供长期低成本资金。鼓励保险机构开发适合充换电设施的商业保险产品。
2021年3月26日,中央发布国务院关于落实《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分工的意见,意见再提出:要稳定增加汽车等大宗消费,增加充电桩、换电站等设施,加快建设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这是继2020年充电桩被纳入新基建、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后的又一次强调,国家能源局电力司司长黄学农也表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目标,要推动新能源成为电力供应主体,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以下整理汇总了从2012年开始,截止到2021年5月国家级与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相关的政策。
本规划旨在落实国务院关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加强节能减排工作的决策部署,加快培育和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推动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
加强供能基础设施建设,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和支撑,促进交通燃料清洁化替代,降低温室气体和大气污染物排放。结合充电式混合动力、纯电动、天然气(CNG/LNG)等新能源汽车发展,在北京、上海、重庆等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城市,配套建设充电桩、充(换)电站、天然气加注站等服务网点
推进换乘枢纽及充电桩、充电站、公共停车场等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将其纳入城市旧城改造和新城建设规划同步实施
1、加快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有效缓解能源和环境压力,促进汽车产业转型升级2、贯彻落实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国家战略,以纯电驱动为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要战略取向,重点发展纯电动汽车、插电式(含增程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3、完善充电设施标准体系建设,制定实施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发展规划,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充电设施建设领域,积极利用城市中现有的场地和设施,推进充电设施项目建设,完善充电设施布局
做好配电网规划与充换电设施规划的衔接,加强充换电设施配套电网建设与改造,保障充换电设施无障碍接入。加快建设电动汽车智能充换电服务网络,推广电动汽车有序充电、V2G及充放储一体化运营技术,实现城市及城际间充电设施的互联互通。2020年满足1.2万座充换电站、480万台充电桩接入需求,为500万辆电动汽车提供充换电服务
鼓励建设停车楼、地下停车场、机械式立体停车库等集约化的停车设施,并按照一定比例配建电动汽车充电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步建设
力争到2020年基本建成适度超前、车桩相随、智能高效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满足超过500万辆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
根据需求预测结果,按照适度超前原则明确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目标。到2020年,新增集中式充换电站超过1.2万座,分散式充电桩超过480万个,以满足全国500万辆电动汽车充电需求。
为加快推动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培育良好的新能源汽车应用环境,2016-2020年中央财政将继续安排资金对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给予奖补
畅通进出城市通道,加快换乘枢纽、停车场等设施建设,推进充电站、充电桩等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建设,将其纳入城市旧城改造和新城建设规划同步实施
1、分批在京津冀鲁、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城市开展试点示范2、充分调动各有关部门参与积极性,加大对现有基础设施进行改造,解决当地居民区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难题
大力推动“互联网+充电基础设施”,提高充电服务智能化水平。鼓励充电服务企业创新商业模式,提升持续发展能力。到2020年,形成满足电动汽车需求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
在具各条件的城市整合各类停车资源,鼓励引导有实力的停车场管理企业及充电服务企业开展停车充电一体化项目建设运营。到2020年,居住区停车位、单位停车场、公交及出租车场站、公共建筑物停车场、社会公共停车场、纳入国家充电基础设施专项规划的高速公路服务区等配建的充电基础设施或预留建设安装条件的车位比例明显提升,有效满足电动汽车充电基本需求
1、加快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建设,推进新能源运输工具规模化应用2、鼓励建设停车楼、地下停车场、机械式立体停车库等集约化停车设施,并按照一定比例配建充电设施3、支持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桩、加气站,以及长江干线、西江干线、京杭运河沿岸加气站等配套设施规划与建设
2020年底前,重点区域的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建成区公交车全部更换为新能源汽车。在物流园、产业园、工业园、大型商业购物中心、农贸批发市场等物流集散地建设集中式充电桩和快速充电桩
各地将公共充电桩建设纳入城市基础设施规划建设范围,加大用地、资金等支持力度,在物流园区、工业园区、大型商业购物中心、农贸批发市场等货流密集区域,集中规划建设专用充电站和快速充电桩。
力争用3年时间大幅提升充电技术水平,提高充电设施产品质量,加快完善充电标准体系,全面优化充电设施布局,显著增强充电网络互联互通能力,快速升级充电运营服务品质,进一步优化充电基础设施发展环境和产业格局
1、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达到汽车销售总量的20%2、到2035年,纯电动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
加快小区停车位(场)及充电设施建设,可合理利用公园、绿地等场所地下空间建设停车场,利用闲置厂房、楼宇建设立体停车场,按照一定比例配建充电桩。鼓励充电桩运营企业适当下调充电服务费
完善新能源汽车使用环境。便利新能源汽车充(换)电,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出台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补贴政策,支持依托加油站、高速公路服务区、路灯等建设充(换)电基础设施,引导企事业单位按不低于现有停车位数量10%的比例建设充电设施
1、将符合条件的充换电设施以及配套电网建设与改造投资,纳入新基建专项债券和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支持范围2、由国家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通过多种渠道,为充换电设施建设提供长期低成本资金3、鼓励保险机构开发适合充换电设施的商业保险产品
发展新能源是一场,更是一场能源效率的和清洁能源的。面对新能源危机,我们要在发展中争取主动权:
生产直流充电桩、交流充电桩、交直流充电桩等。涉及到的领域包括充电模块、电机、芯片、接触器、断路器、外壳、插头插座等。
公共充电桩产业链中,设备制造商负责充电设备和配电设备制造,由于硬件技术门槛较低,设备制造市场竞争充分、产业利润率低。
运营大型充电站或提供充电桩服务等。目前,市场中的充电运营商主要为第三方企业,同时部分车企、能源企业也涉足充电运营服务。
充电运营商负责充电桩和充电站的搭建和运营,建设运营对资金实力要求高,且车位选址、布线改造和运营管理难度较高,因此充电运营是产业链核心环节。运营环节市场空间持续增长,预计到2025年预计运营环节市场规模将达到1620亿元,2020-2025年CAGR将达到65%。由此可见,充电设备行业运营环节市场空间较大且未来几年预计将保持快速增长势头
充电桩为电动汽车服务,电动汽车是充电桩的应用领域,持续扩大的电动汽车市场为充电桩市场带来大量需求。
下游的新能源电动汽车主要包括乘用车和商用车两大市场,乘用车市场包括私人家庭、单位和租赁等,商用车市场包括公共交通、市政环卫以及物流等。不同类型电动汽车具有不同的充电需求,这便催生了中游充电运营商的不同运营模式和运营战略。
由于资金压力以及回收期长,一些民营运营商可能更多的转向B端市场,如约车平台、公交/市政公司等,先保证对成本投入和资金回流的可控,然后再合理选择2C的市场,为未来做铺垫。而国家电网、普天新能源等国字号背景企业,资金实力雄厚,并未因为成本和盈利问题放弃C端市场。
由于充电桩行业发展较晚,商业模式较为单一,服务费的收取仍然为其主要盈利来源。由于其核心业务需要与电池、整车厂商等高度配合,并且同时面向车主和企业,因此各路资源的开发及整合能力成为开展核心业务的关键,重资产的经营也使得压缩成本成为关键。目前,企业正在探索充电桩+增值服务的模式以提高盈利;由于充电桩为车联网的重要入口,以大数据为基础增值服务可为整车厂商、出行公司等提供较高的商业价值。
充电桩运营商盈利能力较弱,目前仅特来电一家在2019年宣称跨过盈亏平衡线开始盈利。公共充电桩的盈利能力取决于单桩利用率和充电服务费两大因素,目前运营商的收入绝大多数来源于服务费的收取,模式较为单一。而激烈的竞争和用户对充电费用极为敏感导致服务费短时间内难以上升,因此单桩利用率成为目前运营商盈利的重中之重。
由于资金压力以及回收期。
- 上一篇:百年变革:日本汽车产业面临危机
- 下一篇:盛帮股份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